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启发性原则

http://heilongjiang.hteacher.net 2023-01-26 15:14 黑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固然很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成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己的智能与情操,毕竟要靠学生个人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经验不断地改组、改造和提高才能实现。教师如果将启发、引导弄成越俎代庖、包办代替,那么轻则造成学生的依赖性,重则影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作业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失去学习上的自信心,成为害怕困难的懦夫、懒汉。启发性原则看似强调教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思想,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孔子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的“愤”、“悱”的主动学习状态的基础上的,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来,《学记》又发展了孔子的启发教学思想,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不是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而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思想极为精辟,至今仍熠熠生辉。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产婆术”,意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第斯多惠在提倡启发教学上很出名,他的名言是:“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当代倡导的“发现法”或“探究学习”,都传承与弘扬了启发教学的思想。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学生的学习只靠外力来强迫命令,而没有内在的追求与动力,则很难持久。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取优良成绩或表扬、奖励的动机、决心、愿望、理想以及学好功课与本领的责任感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吸引力,展示它的情趣、奥妙、意境、价值以及在社会生活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例如,有位教师讲《阿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二)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深入不下去。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困境,这就有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朱熹说得好,“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提问激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重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思想一激活,课堂上一下子便活跃起来,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生动活泼地获取新知,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例如,一位教师讲《祝福》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有的回答:“是冻死的”,有的回答:“是饿死的”,也有的说:“祥林嫂是穷死的。”教师紧接着问:“既然祥林嫂是冻死、饿死的,那么为什么她死前要‘我’回答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呢?”当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接着又提出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我’回答了祥林嫂的问话后,为什么心里很觉得不安,为什么又想到自己的答话怕对她有些危险?这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话,跟祥林嫂的死有什么关系?”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发现了新问题,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便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仔细钻研课文。经过一番热烈争论,有的学生居然提出了祥林嫂是“自杀”而死的这个新的看法,并且举出课文中的原话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写祥林嫂的“死”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也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要深入下去,善于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获取新知;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领悟人生的价值。

(三)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我们的启发教学往往习惯于从教师提问激疑开始,其实启发教学并非只有教师提问这一模式,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解决实际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也是启发教学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与条件,提出要解决的一定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或独立、或合作地去完成。这对学生更具诱惑力、挑战性,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去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引入密度概念这节课的教学中,总爱让我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课堂上我讲得不多,主要任务是分配学生做事,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铁块,要求他们既分工又协作,若一个学生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那么,另一个学生就要用量筒把该物体的体积测出来,然后再共同把所测到的质量数值和体积数值的比值算出来。尽管每一大组中的各小组所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不相同,体积也不一样,但是,一个奇妙的结果,使全班学生惊叹不已!即大家报出来的测算比值,不是接近于“1”,就是接近于“7.8”。为什么同一种物体,不论其质量是多还是少,或者它的体积是大还是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总是一样的呢?“真奇怪!”这是同学们常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发出来的惊讶声。这个时候引入密度概念的情境基本就绪,教师只要稍作说明,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含义。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有针对性的指点、引导,组织一点交流或讨论,学生就不仅能够深刻领悟所学概念与原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而且能够增进学习的兴趣、能力和养成认真、负责与相互协作的品德。

(四)发扬教学民主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坦率、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感到宽松、坦然、乐观、积极,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切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要看到其优点或进步的一面,不应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苛求过严,压抑学生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与支持,严格防止他们之间的讽刺讥笑、相互鄙薄。如果学生感到气氛压抑、没有安全感,不能畅所欲言,那么启发教学将受到很大的局限。

综上就是启发性原则理论的学习,大家对于该知识点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直观性

1.【答案】C。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答案】B。解析:启发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应了教学的( )。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答案】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性原则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选择C选项。

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答案】A。解析: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选项中,属于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基本要求的是( )。

A.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发扬教学民主

D.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答案】ABC。解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是:(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故此题答案选择D。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云云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黑龙江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中小学教师招聘备考之阅读目标解读中小学教师招聘备考之表达与交流目标解读教师招聘考试:社会心理之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教师招聘心理学:印象形成教师招聘心理学: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各种“错杂关系”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